联华证券_股票杠杆炒股平台_靠谱的股票杠杆平台
你的位置:联华证券_股票杠杆炒股平台_靠谱的股票杠杆平台 > 靠谱的股票杠杆平台 >
发布日期:2024-08-11 22:30 点击次数:181
后半生,我们更应该注重内心的平和与宁静,学会享受生活的每一刻。不再过分追求名利与地位,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家庭、健康和心灵成长上。与家人共度时光券商配资公司开户,培养兴趣爱好,修身养性,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。同时,也要为可能的变故和困难做好准备,确保自己在面对生活的风雨时,能够从容不迫,安然度过。
有人说中国人活着是为了房子。可能如百兽有自己的窝,鸟有自己的巢一样,人要有自己的房子,活着才舒惬。即使是房子生带不了,死带不去,但是有了房子,心里才舒服。所以,即使中国人省吃借用、节衣缩食,都愿意做房奴,以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。有了房子,有了自己的家,也不用过四处租房子流浪的生活。
但民国时候,很多文人和学者,都喜欢租房子住,一生也不购置房产。以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导师,蔡元培先生为例子,他虽然每月薪水有600大洋,却愿意一辈子租房子住。但就是不买房,没有房产的日子,却是照样有“诗和远方”。
民国大学教师的工资
民国时候,文人、学者和大学教授,收入是非常高的。我们现在看看1927年民国教育部颁布的《大学教员资格条例》,对大学教师每个月的薪水做的规定:
1教授:400—600元;2、副教授:260—400元;3、讲师:100—160元;4、助教:100—160元。(单位:大洋或银元)
虽然看起来工资才几百,但在民国却是高薪水。要知道,毛泽东同志当年在北大图书馆当管理员的时候,工资每个月八大银元。二十年代,上海这种繁华的大城市,一般工人一个月薪水差不多是十五银元。医生大约四十元,仆人只有3-10元。如果普通百姓一家四口在上海繁华都市生活,一个月开销差不多是十五银元。
蔡元培没房子
蔡元培先生是民国著名的学者,北大校长、北洋政府教育总长,顶尖人才,薪水只是多不会少。当年,蔡元培先生作为大学教授,每个月领600银元的工资是固定工资。此外他每个月还有稿费收入,如此算下来,收入是非常可观的。
有些人认为,民国学者不喜欢买房子,喜欢把买房子的钱用在其他方面,这一种观念绝对错误。民国的老百姓也喜欢有钱就买房子,毕竟有自己的窝都是中国人的追求。
如1919年,鲁迅先生花了3500个大洋,在北京八道湾胡同全款买了一座有三十几间房子的四合院,安排弟弟周作人,以及母亲妻子住在一起,可谓非常阔绰。
鲁迅的房子宽敞,如许寿裳先生在《亡友鲁迅印象记》中提到,鲁迅先生四合院的院子,大得简直可以开运动会。
后来,蔡元培聘请俄国著名诗人爱罗先珂在北京大学担任教授,教世界语。由于爱罗先珂在北京没有住房,蔡元培就请鲁迅先生住在他四合院的后院客房里。
鲁迅购买的四合院
实际上,按照蔡元培先生每个月600银元的工资,再加上演说费和稿费,花5-6个月时间在北京全款买一套四合院,是绰绰有余的。
但蔡元培先生一辈子都不买房,连房奴都不愿意做,原因也在于这些:
一蔡元培有着家国情怀
蔡元培作为文人和知识分子,受着中国儒家思想文化影响,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,人生理想和目标是为国家为民众,是重精神、轻物质的。
蔡元培先生心系国家的,当时他为了邀请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来中国演讲,不惜掏腰包花费1000美金,大约2500大洋为爱因斯坦来华的讲学费用。但是,爱因斯坦在中国仅仅待了两天就离去。
可以看到,蔡元培为了邀请爱因斯坦来华,对中国民众传授知识,是愿意花重金的。要知道,蔡元培先生一人甩出去的2500银元,是他大半年的工资,也相当于一套房,可是为了中国物理学术的发展,他毫不犹豫花费了自己的收入。
蔡元培也参加许多社会公益组织,担任主事者和领导者,经常主动掏腰包为公益事业慷慨解囊。他经常救济有困难的学生、亲戚和朋友,只要真正有困难求助,蔡元培都是来者不拒,尽量满足他们需要。
民国时候经常军阀混战,造成当时北洋政府为了拨款应付战争,无法拨款到教育事业上。这样,北京许多日常事务都陷入无资金运转之状况。蔡元培先生作为北大校长,却主动掏腰包应付学校运作缺乏资金的问题,这样使他开销很大,无法买房。
可以看到,蔡元培先生的心系国家,把钱用在公益事业上,使他难以买房子。
二蔡元培先生开销大
蔡元培先生开销是很大的,从小形成挥霍的生活习惯。蔡元培出生比较优渥,家庭都是世代经商,父亲蔡光普是当地著名钱庄的经理,家庭经济条件优越。
这样,蔡元培先生从小就形成了性格豪放大气,不拘小节,不会节约,花钱如流水的生活习惯。他的第一任妻子王昭之,经常与他吵架闹矛盾,主要也是他不会理财顾家,花钱大。相反,妻子王昭却非常节俭,用钱吝啬,近似于抠门。
蔡元培作为文人,生活开支主要在购买书籍和结交文人雅士朋友方面。蔡元培先生喜欢购买中外图书典籍,自然喜欢多么贵重都要去买。然后租房子又经常搬家,图书太重扛不动,就把书籍全部捐赠给北京大学。然后,搬到新房子之后,又重新购买书籍,这样也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浪费。
蔡元培喜欢以文会友,应酬很多。只要他认为值得交的朋友,有才华对国家有贡献的朋友,都是邀请他们吃饭开宴会。而且,他对朋友都很大方,有困难都是慷慨解囊,对外国朋友也是。由于结交朋友多,开销大,每个月薪水都是入不敷出。
三蔡元培先生高风亮节
当时北洋政府由于军阀混战,财政都是入不敷出,对教员都是拖欠工资成分。根据记载,蔡元培先生由于应酬比较多,花钱如流水,每个月薪水都是入不敷出。但即使是穷,也保持清廉,拒绝财务人员私自为自己加工资,助长贪污腐败的风气。
如一次北京大学发薪酬的经管人员,想在他薪俸基础上,添加200元。蔡元培发现之后,退回了多余的线。同时,他语重心长告诉了工作人员,应该严格遵守学校制度办事,拒绝开小灶。
看来,蔡元培先生即使有权力,也是拒绝以权谋私,这也是一名知识分子的高风亮节,值得赞扬!
四蔡元培先生拒绝学生赠予的房子
在蔡元培先生六七十岁的晚年,也就是1928-1937年期间,他在上海先后搬了五次家。如在1928年8月,已经六十岁的蔡元培卸去了北京大学校长这一职务,带着全家南下,到上海一带租房子居住。
在上海待了差不多九年之后,正好是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,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。在淞沪会战来临之前,为了躲避战乱,蔡元培先生就举家搬离上海,前去香港避难。可是,就是在上海居住的九年,蔡元培先后也搬过五次家,几乎一年多就搬一次家,租一次房子,过着流民一样生活。
由于租房子流浪生活一样,频繁地搬家,蔡元培先生也感到身心疲惫。但当时上海的房价比北京还要高,就连稿费高的鲁迅都买不起,何况已经退休,没有高薪水的蔡元培先生。
于是,在上海时候,刚好在1936年,蔡元培迎来了七十岁大寿,他的好朋友和学生打算送一份礼物给昔日的好领导和恩师,于是觉得房子是最好的礼物,避免了老人家过着四处流浪的生活,让他颐养天年。
于是,当时著名学者蒋梦麟、胡适、王星拱、丁燮林、赵畸、罗家伦等集体联名致信给蔡元培,在贺寿时候,也表达了送房子的意愿。
可是,蔡元培先生在考虑三个月之后,也接受了好意。同时,他在回信中用孟子的典故:回答学生和朋友们的礼物:
“伯夷筑室,供陈仲子居住,仲子怎么敢当呢?诸君子的用意,在对于一个终身尽忠于国家和文化而不及其私的公民,作一种纪念。”
最后,蔡元培先生也表达终生献身于文化事业,表达朋友们捐赠房子的好意。
可是,一年之后也就是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,11月蔡元培先生就到香港避难了,这一套众筹捐赠给他的房子,最后就不了了之了。
在香港的蔡元培先生面对抗日战争国难当头时候,也没有安享晚年,他再次四处奔波游走,为中国抗日募捐资金,号召民众为国出力,自然无暇顾及自己的日常起居。
最后,1940年3月5日,蔡元培病逝于香港,享年73岁(虚岁)。可以看到,蔡元培先生成人之后的世界,都是在租房子过日子,没有享受拥有自己房子,自己“窝”的感觉。
由此总结,蔡元培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文化传播和教育事业上,自然是“舍小家”顾“大家”。作为文化大师,他培养和影响中国一代学者和知识分子,自然没拥有过自己的房子。
这一切如孟子说的:“无恒产而有恒心者,惟士为能”,也就是只有读书人才能做到,没有固定的产业收入却有崇高的道德理念。蔡元培先生券商配资公司开户,就是孟子歌颂的这一种高风亮节的知识分子和文人。
鲁迅蔡元培先生房子银元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Powered by 联华证券_股票杠杆炒股平台_靠谱的股票杠杆平台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